涤纶织物只要用分散染料染色,主要色花现象有块状色花,条状色花,鸡爪痕以及色点等等。各种色花都有其各自原因。
分散染料染色质量问题分析
1、块状色花,条状色花色花产生的原因是什么,如何预防?
(1)煮练后水洗不干净,布间PH值不均匀造成色花。
预防:
经松驰煮练后的半成品,水洗一定要干净,布面的PH值控制在7—7.5,必要时,清洗水后用1%的冰酸中和残碱后再水洗,要做到当班煮练,当班染色。
(2)化料加料不当,造成色花。
(3)预防:
① 分散染料应从先用1:10的冷水打浆,再用温水(<50℃=化料,充分搅拌均匀,稀释过滤后,方能加入染缸。
② 加料顺序,先加入稀释的冰酸的冰酸(或染色酸)→再加入溶解好的助剂(匀染剂或分散剂)→最后加入分散染料。
③ 升温过快,保温时间不够造成色花(升温过快引起上染速率过快而造成色花,保温时间不足,使匀染不匀,透染不充分引起色花)。
严格按工艺要求做好升温保温。
(4)染色容布量过多、过长染色打结或染色时暂停造成色花。
预防:
① 染色容布时是否适当,应根据不同机型和织物的厚薄不同而定,一般容布量控制在原设计量的80%左右。
② 染色布长,一般控制在每圈布长不超过3mm。
③ 按照织物的厚薄不同及时调整喷嘴直径的大小,以便织物顺畅进行防止喷嘴过大织物堆置混乱造成染色时打结。
2、鸡爪皱(折皱)产生原因是什么,如何预防?
(1)产生原因:(侧重于操作方面因素)。
① 降温速度过快,染后急降温冷却造成折皱
② 染后容布量过多,喷嘴选用不合理造成折皱。
(2)预防:
① 染后应自然降温(2℃/min)至80℃以下再采用边加边排液水洗。
② 同前1—4
③ 染色液中可加入防皱匀染剂0.51g/L促使织物沉降润滑,减小鸡皱痕,同时使织物手感得到改善。
④ 染色时可选用非毒性膨化剂使纤维充分膨化,克服皱痕。
⑤ 染后织物采用轧热水烘燥减小鸡爪痕。
⑥ 进行半成品检查,发现皱痕严重的不要定型,应进行回修。
⑦ 有可能时情况下尽量提高每圈布进行速度。
3、色点产生原因是什么,如何预防?
色点产生的原因也很多,如白点,可能是非成熟棉不上染染料的原因,也可能是纯碱等固体沾在布上造成局部不上染等原因。
色点的产生主要原因是:
① 染料选择不当:染料颗粒偏大或极易产生凝聚而成色点。
② 染料溶解不良:未溶解的染料进入染液沾在织物上而成色点。
③ 水质不佳:水质差造成染料凝结。
④ 设备不净:染缸的焦油状物下掉造成色点。
⑤助剂原因:在染色时加入的助剂有时造成染料反而凝集而产生色点;助剂泡沫太多,泡沫与染料结合成有色泡沫,沾于织物形成色点;助剂析出与染料结合沾于织物与设备上,而设备上的凝集物又会转沾在织物上造成色点。
(2)化料加料不当,造成色花。
(3)预防:
① 分散染料应从先用1:10的冷水打浆,再用温水(<50℃=化料,充分搅拌均匀,稀释过滤后,方能加入染缸。
② 染料加入分散剂再热水化料,或者染料供应商里面的分散剂添加量增大。
4、分散染料出现色花后应如何去解决。
(1)煮练不良造成色花,可经再煮练一次在高温染色机内复色。
① 煮练:按常规工艺
② 复色:按常规染色工艺(130×30′)
③ 染色处方:
染料 5—10%(占原来染料总量)
高温匀染剂KX-210N 100—200%(占原来匀染剂总量)
修补剂KX-208G 0.5—2g/L(提前预防)
PH值 用HAc调节至5—6
(2)轻微色花:
① 染色出现少量色花如何处理?
可用均染剂SE或修补剂染一次。
参考工艺
染料 5—10%(占原来染料总量)
修补剂KX-208G 0.5—2g/L(提前预防)
用HAc调节PH为5
工艺条件:130℃×30′
② 严重色花处理办法
A、方法:经剥色(脱色)处理后→复样→再复染
B、剥色参考
保险粉(Na2S2O4) 5—6g/L
烧碱(NaOH) 3—4g/L
135℃×30′
C复染
染料 5—10%(占原来染料总量)
高温匀染剂KX-210N 100—200%(占原来匀染剂总量)
修补剂KX-208G 0.5—2g/L(提前预防)
PH值 用HAc调节至5—6